北屋教程网

专注编程知识分享,从入门到精通的编程学习平台

如何学好一次函数?看这篇文章就够了


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(尤其是八年级)非常重要的内容,它承上(方程、不等式)启下(二次函数、反比例函数等),是函数思想的入门。

其重难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,我将从重点、难点以及如何突破三个维度来为你详细解析。

一、重点内容(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)

这些是学习一次函数的基础,必须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。

1.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

核心:理解“唯一对应”关系。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值,因变量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。

表示方法:解析式法、列表法、图象法。要能做到三种表示方法之间的相互转换。

2.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与解析式

形式:y = kx + b (k, b为常数,且k ≠ 0)

特殊情况:当b = 0 时,y = kx 就是正比例函数,是一次函数的一种特例。

重点:能根据题意列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。

3.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

图象:是一条直线。所有满足解析式的点(x, y)都在这条直线上,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的坐标都满足解析式。

性质(由k和b的符号决定):

k (斜率): 决定直线的倾斜方向和程度。

k > 0:直线从左向右上升,y随x的增大而增大(增函数)。

k < 0:直线从左向右下降,y随x的增大而减小(减函数)。

|k| 越大,直线越陡;|k| 越小,直线越平缓。

b (截距): 决定直线与y轴的交点位置。

图象与y轴交于点 (0, b)。

4、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

核心方法:这是整个章节最重要的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。

步骤:① 设:设解析式为 y = kx + b;② 代:将已知的两组x、y的值(即两个点的坐标)代入;③ 解:解关于k和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;④ 写:写出解析式。

5.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、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

与方程:求kx + b = 0 的解 <=> 求直线 y = kx + b 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。

与不等式:

kx + b > 0 的解集<=>直线y = kx + b 在x轴上方的x的取值范围。

kx + b < 0 的解集<=>直线y = kx + b在x轴下方的x的取值范围。

重点:学会用函数的观点(数形结合)去看待方程和不等式。

二、难点内容(容易出错和困惑的地方)

这些是学生普遍觉得困难,需要多加练习和思考的部分。

1.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

难点:口诀“左加右减,上加下减”容易记混,特别是左右平移是针对x本身进行加减,学生容易出错。

例如:直线y = 2x 向右平移3个单位,新直线是 y = 2(x - 3),而不是 y = 2x - 3。

突破方法:理解平移的本质是“点的坐标”在变化。一个点向右平移3个单位,其横坐标x要加3才能到新位置,所以要想让函数值y不变,自变量x就需要减3来抵消这个变化,故为 x - 3。

2.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应用

难点:将函数问题与面积、周长、存在性问题(如等腰三角形、直角三角形、平行四边形)结合,对综合能力要求高。

常见题型:求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,使得以点A、B、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。

突破方法:“解析几何”思想的初步渗透。关键在于“设点坐标”,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、中点坐标公式等,将几何条件转化为方程进行求解。

3. 分段函数与实际应用问题

难点:题目背景复杂(如行程问题、收费问题、几何动点问题),需要从文字中提取信息,建立函数模型,并且自变量在不同取值范围时有不同的解析式。

例如:出租车收费:3公里内10元,超过3公里后每公里2元。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分段函数。

突破方法:仔细读题,划分不同的“阶段”,针对每个阶段单独建立函数关系,并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。

4. k和b的几何意义的深度理解

难点:k 的绝对值大小表示陡缓,但学生很难直观感受。k 的值等于直线与x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切值(tanθ),这在高中会深入学习,初中生理解起来有难度。

突破方法:多画图,对比不同k值的直线,观察其倾斜程度,形成直观印象。

5.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

难点:求两个一次函数y = kx + b 和 y = kx + b 图象的交点坐标 <=> 解方程组 y = kx + b, y = kx + b。

学生需要理解“交点坐标同时满足两个函数解析式”这一核心思想。

三、学习建议与突破方法

1. 数形结合是灵魂:

一定要养成“看到解析式就想图象,看到图象就想解析式”的习惯。画图是解决绝大多数一次函数问题的利器。

2. 狠抓待定系数法:

这是基础中的基础,必须做到百分之百准确和熟练。

3. 归类总结:

将常见的应用题型(如行程问题、利润问题、方案选择问题)进行归类,总结每种类型的等量关系和建模方法。

4. 克服畏难情绪:

对于综合压轴题,学会分解问题。先把点的坐标表示出来,再把几何条件(如距离相等、面积等)用代数式表达,最后解方程。

5. 重视计算:

一次函数的大量问题最终都归结为解方程(组)和不等式(组),扎实的计算能力是保障。

总结一下:

重点在于掌握基础概念、图象性质和应用方法。

难点在于数形结合的灵活运用、与几何的综合以及复杂实际问题的建模。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