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到个程序员写质数判断直接列if到31的案例,把军工级代码话题炸出来了。
32个数字硬生生写出30多行判断,代码写成字典查表也是绝了,最后被人用一行集合查询秒杀,这事完美暴露了商业代码和军工级代码的思维鸿沟。
项目里这群程序员明显没搞懂需求边界,0-31这种有限集合直接查表就能搞定,非要整活写循环判断。
最离谱的是居然觉得手动写32个if比查表更安全,结果被军工级代码教做人。
军工级代码讲究的是可验证性,人家查表都得先初始化验证再使用,甚至要配套验证函数确保表格正确性。
那个移位运算的炫技代码更搞笑,拿2693408940这种魔数装高手,放军工项目里绝对过不了审。
军用系统要求每个数字都能追溯定义,随便塞个二进制数进去,打仗时候出bug连数学家都救不回来。
看看人家军工级的C代码,初始化、验证、接口三层防护,每个变量都带范围限制,这才是真正工业级的严谨。
查了下美军F-35战机的代码规范,900页文档里连缩进用几个空格都规定死了。
波音787的飞控代码用ADA写的,一个除法运算要检查除数不为零、数值不溢出、结果在合理区间三层验证。
相比起来国内这些调用30多个pip库的项目,就像用乐高积木搭承重墙,看着能跑其实危机四伏。
军工代码讲究确定性到变态的程度,连执行耗时都要提前算好。
战斗机代码必须在规定时钟周期内完成计算,哪像现在随便写个Python函数,运行时间全看解释器心情。
有军工背景的工程师说过,他们写循环连迭代次数上限都要在注释里写死,就怕不可控因素导致死循环。
这事最讽刺的是程序员还在纠结算法优化,军工领域早就在玩更高阶的套路。
查表法看起来简单粗暴,配合形式化验证和静态分析,可靠性直接吊打各种花式算法。
军用系统里连true/false都不能直接用数字表示,必须定义枚举类型,这严谨程度让商业程序员看了都得怀疑人生。
笑死,这案例应该放进编程教材当反面典型。
现在培训班出来的程序员就知道无脑调库,连基础逻辑都要第三方包实现。
哪天要是打仗了,军工系统招人怕是得从培训班重修基础数学。
说到底代码质量不在语言高级,而在程序员脑子清不清楚,知道什么时候该简单粗暴,什么时候要严谨验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