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研狗熬夜改图的日子到头了!
2025年GPT-4o-image直接秒杀传统绘图工具,但用错可能被撤稿。
实测发现这玩意儿真能省下两周工作量。
最近好多实验室都在用GPT-4o-image出论文配图。
操作确实傻瓜:装个浏览器插件,贴段论文摘要,输个「画生物机制图」的指令,几分钟就生成能直接投稿的图。
有课题组拿它做细胞通路示意图,编辑都没看出来是AI画的。
但翻车案例更值得警惕。
上个月有团队用AI生成的小鼠解剖图,闹出四个睾丸的笑话直接被撤稿。
期刊现在盯AI绘图特别紧,Nature刚更新投稿规定:统计图表和电镜照片绝对禁用AI生成,示意图必须人工复核每个细节。
实测三大雷区千万别踩:一是细胞结构容易画错细胞器数量,二是分子式偶尔会多根化学键,三是文字标注可能串行。
最好用AI出草图再手动校准,比从头画省力又不翻车。
跟传统工具比优势太明显了。
用Photoshop改图得折腾半小时的图层,现在对着图说「把红色通道调亮」立马搞定。
某实验室测过:画信号通路图,Origin要8小时,PPT要6小时,AI只要20分钟。
最近更新的透明背景功能绝了。
导出PNG直接贴进论文,连抠图都省了。
不过复杂流程图还是得分块生成,有团队试过让AI画十组分的代谢网络,结果酶和底物全挤成一团。
真正省时间的是反复修改环节。
以前跟绘图公司来回沟通耗两周,现在输个「箭头加粗」「颜色改刊标蓝」秒完成。
有博士生靠这个把论文返修时间压到三天。
但切记AI只是工具。
某期刊主编私下说:他们用图像溯源软件查AI绘图,发现错三个解剖学结构直接退稿。
毕竟最后背锅的是作者自己。
能省两礼拜的科研神器,但别让AI替你思考。该手动的部分偷懒,撤稿比录用来得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