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巧一:精准描述需求,告别无效代码
向Cursor描述需求时,越详细精准,生成的代码就越贴合你的预期。比如你简单说“做个表单”,Cursor会一脸懵,不知道表单具体要包含什么内容、有什么操作、是什么样式 ,造成的结果就可能不尽人意。但要是你详细说明“创建一个用户注册表单,包含姓名、邮箱、密码输入框,以及提交按钮,提交时需验证邮箱格式,密码强度要求8位以上且包含数字、字母”,Cursor就能准确get到你的需求,生成符合要求的代码。
技巧二:巧用多光标编辑,批量操作超高效
多光标编辑可是个提升编码速度的神器!比如你想在一个项目里把所有的console.log语句都改成debugger。先按下Alt+Click(Windows)或者Option+Click(Mac)添加多个光标,然后同时操作,瞬间就能完成修改。在处理重复性代码修改时,多光标编辑简直yyds,轻松实现批量精准修改,节省大量时间。
技巧三:AI代码审查,提升代码质量
Cursor的AI不仅能写代码,还能帮你审查代码。选中你要审查的代码块,右键选择“解释选中代码”,或者使用快捷键Ctrl+Shift+L (Windows)/Cmd+Shift+L(Mac) ,AI就会帮你指出潜在的bug、性能问题、安全漏洞以及改进建议。不过要注意,AI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,还得结合官方文档进行验证,特别是一些特定领域的专业代码。
说明:快捷键不对。
技巧四:集成终端,编码调试无缝衔接
Cursor的集成终端真的超级实用,以前在编码和终端命令行之间频繁切换,特别影响效率。现在有了集成终端,直接在Cursor里就能进行快速的Git操作、包管理以及运行测试,减少了工具间的切换,让你的工作流程更加连贯,coding起来一气呵成。
技巧五:自定义AI提示模板,专属编程助手
创建AI提示模板,就相当于给AI助手设置了“快捷指令”。比如你经常需要审查代码或者生成测试用例,就可以创建对应的模板。打开命令面板(Windows:按下Ctrl + Shift + P;Mac:按下Cmd + Shift + P ),输入“Preferences: Open Settings (JSON)”,在配置文件中添加模板 。像这样:
{
"ai.promptTemplates": [
{
"name": "代码审查",
"prompt": "请审查以下代码,指出:\n1. 潜在的bug\n2. 性能问题\n3. 安全漏洞\n4. 改进建议"
},
{
"name": "生成测试",
"prompt": "为以下函数生成完整的单元测试,包括:\n1. 正常情况\n2. 边界情况\n3. 错误处理"
}
]
}
使用时,选中代码,按下Ctrl+K(Windows) 或Cmd+K(Mac)打开AI命令面板,输入/就能选择模板,AI会根据模板内容分析代码。